top of page
最新公告

低質量X光雙星4U 1820-30的謎樣超軌道週期變化
長久以來,天文學家認為低質量X光雙星4U 1820-30的約171天超軌道光變,可能由第三顆星環繞雙星系統產生的共振現象所導致,稱為三體模型,而其模型預測的週期穩定性是驗證此模型的關鍵。天文所周翊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分析了六座X光巡天或掃描式的望遠鏡長達36年的觀測數據,發...


中央大學跨國研究:氦與鐵可在高溫高壓下形成化合物
氦是惰性元素,其廣為人知的特性是:幾乎不與任何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或形成化合物。近期,在國科會計畫支持下,中央大學物理系徐翰教授進行理論計算,與東京大學廣瀨敬教授之實驗團隊共同合作,發現在高溫高壓下,氦可與熔融鐵反應,並進一步形成數種穩定化合物。此項研究,也為地球科學理論提供證...


孫慶成教授研究團隊技術新突破-光學效率提升500%
中央大學孫慶成教授主導的跨校團隊,在以體積全像光導AR眼鏡的光學效率上,實現了9%的光學效率,相較傳統體積全像光導AR眼鏡提升程度超過500%,相較於國際上在2024年使用SRG的最佳數據,也提升了300%。 擴增實境(AR)與混合實境(MR)近眼顯示器的核心目標,是將虛擬...


2025統計學門成果發表會
統計所於2025年1月17日至1月18日,舉辦「2025統計學門成果發表會」。 本次成果發表會旨在邀集近三年執行統計學門計畫的主持人,分享其研究成果並探討未來的研究趨勢,提供一個高品質的學術交流平台。 除了專題演講外,亦安排「分組討論」、「綜合座談」及「經驗分享」等環節,促...


恭賀!王智明教授團隊榮獲創業卓越獎,技術突破引領光學新時代
本院光電系王智明教授帶領的新創團隊「MetaRosetta」,以其在超穎透鏡設計與製造領域的卓越表現,榮獲 2024年第二梯次創新創業激勵計畫 (From IP to IPO, FITI) 創業卓越獎。該團隊自主開發的EDA軟體工具,成功結合幾何光學、波動光學技術與半導體製...


2025中華民國數學年會
「2025中華民國數學年會」於1/14(二)-1/15(三)兩天在中央大學舉辦,今年數學年會由本校數學系主辦,適逢數學年會第60屆的盛會,現場有近400人報名參與,現場有來自美國、日本、韓國及越南的優秀學者共同參與,不僅展現了數學的無國界特性,也讓本次年會成為真正國際化的平...


以松果衍生製備之生質碳作為鋰離子與鈉離子電池之陽極應用
生質碳因其永續性與多功能特性,在能源儲存中備受關注。本研究採用中孔洞矽材作為模板,成功開發合成三維結構的中孔洞孔之松果衍生碳。利用H3BO3、K2CO3及KOH等試劑進行化學活化,製備不同性質的活化碳材料。孔洞孔之松果衍生碳 (PDC-T)...

外爾半金屬(TaSe4)2I中電荷密度波誘發之非常規能譜間隙"Unconventional
近幾年的理論指出,若外爾半金屬材料同時具備電荷密度波特性,電荷密度波相量有機會與外爾費米子間耦合,形成軸子絕緣體。而準一維材料(TaSe4)2I是少數符合上述特性的材料,被認為是軸子絕緣體的候選材料。然而實驗上並未能提出直接的電荷密度波-外爾點交互作用證據,原因出自於此材料...


數學系黃楓南教授榮任台灣工業與應用數學會理事長
本院數學系黃楓南教授獲選為「台灣工業與應用數學會」第六屆理事長,致力推動應用數學的發展,及促進數學界與工業界的交流合作。 台灣工業與應用數學會(Taiwan Society for Industrial and Applied...


宇宙標準燭光Ia型超新星的歧異與演化
天文所潘彥丞教授所主導的國際團隊使用泛星計畫深度巡天的數據發現Ia型超新星的性質可能隨著時間而演化。Ia型超新星作為目前天文學家所使用最精確量測宇宙膨脹的工具,被普遍認為有著均勻一致的性質,且其性質應不隨宇宙的演化而有明顯改變。然而此研究結果發現,Ia型超新星可能同時存在兩...
最新公告News: Blo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