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學院校園記者楊庭瑜
程思誠教授畢業於耶魯大學應用物理所,但其實程教授也是本校物理學系的大學長喔!賴建良攝。
在健雄館六樓中心區域,零散的人群暗示著一場活動剛結束不久。掐著時間,我來到了程思誠教授的訪問學者研究室門口,準備在下午三點半準時敲響研究室的門。但伴隨一串腳步聲,剛參與完演講的程教授穿著一襲藍黃格紋襯衫的出現在我身後。
於今年開始為期一年的教休,程教授選擇來到母校中央大學落腳。在採訪數日前,我有幸觀摩了程教授在中央大學的第一場演講,中氣十足、宏亮的嗓音搭配生動有趣的比喻,這場演講完全超越了我對物理學教授的既有印象。
開放的學術思想,跨足多領域
自中央大學物理系大學部畢業之後,即遠赴耶魯大學深造,於應用物理所取得博士學位,在外六年的求學經驗對程教授影響尤為深遠。耶魯大學極度開放的學術風氣使程教授有機會了解不同領域的研究,從這個時期「跨領域」就已根植於程教授的學術意識中。
作為凝態物理專業卻跨足光電系統的研究,當初程教授為了學習光學知識,還自願去教授光學課程。後來,在圖書館與網路資源的幫助下,程教授結合量子光學、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物理問題的知識,將自己的研究相互串連。投身於各領域間,到現在著眼於量子資訊,程教授十分地樂在其中:「我本身就是一個一直在跨領域的(人),我(的)研究就是從凝態然後轉光電,然後一直在變……因為跨領域會得到很多新的想法,新的動力,那繼續做研究才有意思啊!」
外語力+找資料+好奇心
談到他的觀察,他表示台灣學生除了需要加強外語自學能力外,尋找資料的能力也非常重要。這是協助解決問題的重要能力,對於一位學者來說也是協助研究的利器。就如程教授自己,自大學時期就有逛圖書館的習慣,遇到有興趣的書便會借出來看,有時同一本書還會借出不止一次。
程教授認為現在學生最缺乏的就是好奇心,他鼓勵現代年輕學子能「勇於想像,勇於發問」。他說:「好奇心驅使人去學習,了解自然界奧妙的地方,再來說探討它的應用,然後造福人群……這些都是科學研究提供給我們的。」
他認為「學術自由」的「自由」就是天馬行空:「(假如)你的想像其實是違反自然界的一種定律,那也沒有關係,說不定改天這個定律會被你打破說不定,對不對?勇於突破嘛,要有這種膽量。」
推廣交流風氣,介紹新知識新技術
程教授表示這次來中央教休,有一部分的用意是來找合作夥伴的。在最新的研究題目中,程教授期望能把自己所研究的技術應用在量子資訊領域。
量子資訊這門技術始於1980年代初,於1990年代中有了突破性的發展後迎來快速成長期。在現有資訊處理系統的功能已逐漸接近極限的情況下,量子資訊技術成為資訊科學向前進化的助力與未來的趨勢。早在數年前就有非常多先進國家投入量子資訊的技術研究,台灣卻沒能在同一時間跟進。
於今年10月開始的「量子技術與應用」系列演講就是為了促進中央學子對量子技術的了解而舉辦。「我們台灣是有投資一些,但是都是投資在清華、台大、交大或是成大那方面……我覺得還是要從基本的、簡單一點的(開始),所以我在演講的時候就會講一些光學的系統。平常都看得到光啊,這些大家就會比較有點概念,學生有感覺他才有能夠繼續學的動力。」
程教授表示,這組系列演講沒有那麼高的「入學門檻」。他希望能有更多不同領域的人來了解這門技術,並藉由系列演講推廣台灣人對量子技術的認知。「所以我們也希望未來高中生能夠開始了解(量子技術),愈年輕愈好,愈年輕的話想像力愈豐富。」
本學期尚有4場「量子技術與應用」系列演講,除量子技術與應用講座外,亦定期舉辦應用咖啡論壇,理學院提供甜甜圈、咖啡等餐點,營造輕鬆聊天的環境,歡迎對於量子技術有興趣的教職同仁、學生把握機會,踴躍報名參加,盼與中大教師及學弟妹們激盪出火花、創造豐碩的成果。
程思誠教授主持的系列講座,由光學系統入門,帶領聽眾了解量子的世界。范毖榮攝。